近期,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并于12月13日举行了政策例行吹风会,引起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这也是继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本次计划以2025年为验收期,以“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核心关键词,从产业、能源、交通结构优化,以及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等多个层面给出了重点工作任务。
本次《行动计划》覆盖能源、产业、交通等多个领域,针对高耗能产业、能源及交通结构优化给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涉及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绿色升级等各个方面。矿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基础,是典型的高能耗、高碳排放工业,在新的《行动计划》低碳绿色转型背景下,对露天矿低碳智能开采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更严格的污染物排放限制,露天矿传统作业方式亟需变革《行动计划》中明确了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标,即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为此,要求新改扩建项目要严格落实国家相关产业规划和政策,控制污染物总量,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等相关要求,并淘汰落后煤炭洗选产能。从“十三五”之后,国家层面不仅发布了“大气十条”,针对矿山行业也陆续出台了推动建设绿色、智慧矿山相关政策,如2020年发布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树立了露天煤矿要在 2025 年实现绿色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的目标,国家能源局也在《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中指出,到2050年要全面建成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的矿山技术体系。随着本次《行动计划》的发布,在可预见的未来,将对露天矿山行业提出更严格的排放限制要求,矿山需要变革传统的生产作业方式,采取更多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包括推动采矿装备低碳化、无人化,工艺流程自动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等,建立低碳智能的开采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续发展。二、能源、交通结构调整,露天矿业需建立新的绿色运输体系本次发布的《行动计划》比以往更加突出绿色交通、低碳转型,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表示:“交通领域的低碳绿色转型量化指标最多,是一大亮点。”计划鼓励优化能源结构,加速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高效发展。根据统计,矿山运输每年消耗原油约2000万t,产生二氧化碳排放6000万t。本次《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优先采用铁路、水路运输,短距离运输优先采用封闭式皮带廊道或新能源车船,加快推进工矿企业内部作业车辆和机械新能源更新改造,推动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船舶,提高岸电使用率。探索将清洁运输作为煤矿、钢铁、火电、有色、焦化、煤化工等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审核和监管重点。这对露天矿山行业的能源使用将产生较大影响,在过去的2013年到2022年,清洁运输,氢能重卡、电动重卡从零到现在初步形成规模,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新能源重卡的应用场景,零排放移动源推广实现了很大突破。《行动计划》将促使露天矿山行业加速新能源车辆的应用,改变露天矿传统的运输模式,减少对传统燃料的依赖。三、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需进一步提升智能矿山建设水平计划强调了面源污染治理与多污染物协同减排的重要性,要求推进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露天矿山作为一个面源污染的重要来源,将会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管理要求,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此,加速露天矿山 “智慧”建设,打造绿色、安全、高效的智慧矿山将是未来露天矿发展的首要趋势,我国矿山智能化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受益于政策的推出与落地,产业的发展逻辑正变得愈发清晰。新挑战带来新机遇,未来,能源将从资源属性转变为科技属性,能源供给将由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为主,转变为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为主。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核心,通过绿色智能化矿山建设实现节能降耗,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谋求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矿企的重要任务和使命。